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位犹宜自总大政上乃谓太子曰朕虽传位岂忘家
 国其军国大事当兼省之八月庚子即皇帝位尊睿
 宗为太上皇
纪元表癸丑玄宗开元元年(二十九元七年 渤海王武/艺
仁安 十六年渤海)
(王钦茂/大兴元)壬午天宝元年(十五载三年正月改年曰载于/十五 帝幸蜀太 (第 15a 页)
 延平周氏曰孝之为孝一也然于舜则言大于武王
 周公则言达何也盖德为圣人之类非通乎天下之
 所可行者也故曰 大武王
周公之孝则在乎继前人
 之志述前人之事而可以通乎天下者也故曰达虽
 然特以迹言耳以心言之则易地皆然始 …… (第 28a 页)
 海陵胡氏曰达明达也人谓其先文王文王之志在

 于天下生灵故视民如伤保民如赤子恶纣残暴有
 志伐之然而志未果而终 武王
能仗大义诛残贼救
 涂炭之苦解倒悬之急以承文王之志岂非善继志
 者也文王有文德创王基周公能辅相成王制 …… (第 30a 页)
 重者也礼者文也义者本也言礼则有义言义则有
 礼文可陈而本难知非明不足以见之明其义者唯
 君子而已指者言其体示者言其用
 兼山郭氏曰 武王
周公孝之达者故继志述事得以 …… (第 32a 页)
 以不优是皆人情之所当有而阙一不可者古之行

 礼未有能周浃而备举者也欲其道之备举而礼之
 周浃此固先王先公之志而 武王
周公能终成之所
 以为达也践其所当践之位行其所当行之礼奏其
 所当奏之乐敬其所当敬之尊爱其所当爱之亲 …… (第 33b 页)
 文者非徒取其文也取其礼也非徒取其礼也取其
 道之四达而交通也昔者文王望道而未之见文王
 之所望望此也望而未见则未达也 武王
周公能继
 其志述其事以达文王之道此所谓达孝也此圣人
 之得志圣人之盛也孔子之欲从周乐其得志而无
  …… (第 34a 页)
 能推本归美于其亲则为人子孙之志于是为得矣
 此言宗庙之礼治国之道又以见其为人君上欲行
 道于天下之志于是为得矣夫 武王
周公内得志于
 其家外得志于天下此固孔子之所愿望见而不得
 者故吾从周云者斯以寄其意焉尔
 施氏曰舜 (第 34b 页)
之大孝则充而塞乎天地溥而横乎四海
  武王
周公之达孝则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 (第 34b 页)
 四海而准何则盖德谐顽嚚则已所独也故于舜谓
 之大孝继志述事则人所同也故于 武王
周公谓之
 达孝非帝王之德有优劣易地则皆然
 晏氏曰天下之理有本必有末举其本而末从之所
 以然者得其 …… (第 35a 页)
 得其要矣推此以治国者其末尔所以如指示诸掌

 之易也
 高要谭氏曰周公称达孝可也然而与 武王
并称何
 哉曰周公所以推之天下者即 (第 35b 页)
武王
之事也 (第 35b 页)
武王

 其事周公广其意此所以并称为达孝也继文王之
 志述文王之事者 (第 35b 页)
武王
之达孝也故能壹戎衣而有
 天下以终文王之受命继 (第 35b 页)
武王
之志述 (第 35b 页)
武王
之事者
 周公之达孝也故能制礼以化天下而成文武之德
 吴兴沈氏曰其妙则藏乎性命之间其微则寓乎器 (第 35b 页)
 数之内况鬼神之道见于幽明有无之际精粗隐显
 兼得之欲知中庸之理观诸鬼神祭祀之间斯可矣
 故以 武王
周公之事明之又曰治道不在多端在夫
 致敬之间而已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当其执圭
 币以事上帝之时其心为 …… (第 36a 页)
 建安真氏曰自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下至此章亦
 犹前章之称舜也大抵为人君以光祖宗遗后嗣为
 孝周自大王实始剪商至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
  武王
遂成之躬衣戎服诛独夫受而有天下 (第 36b 页)
武王
 
之继志述事也周公追王大王王季祀先公以天子 …… (第 36b 页)
 之礼又制礼作乐使世世子孙奉承宗庙之祀事死
 如生事亡如存此周公之继志述事也舜之孝如天
 之不可名故曰 大武王
周公之孝天下称之无异辞
 故曰达后世人主有志于孝治者当合大舜文武周
 公之事而考之盖大舜以瞽瞍为父处 …… (第 37a 页)
 钱塘于氏曰夫亲亲贵贵尊贤下下长长此五者具
 见于宗庙一祭之间大经以正至恩以宣善继志述
 事如此可谓盛矣此皆大王王季文王之所未为
 王
周公通变而为之不谓之达孝可乎达者不拘故
 常固有通变之义先儒以前所言达礼通天下可行
 因谓之达孝殊不 …… (第 37b 页)
 山阴陆氏曰以社之礼为事上帝者盖祀昊天上帝
 则百神与虽及地祗是乃所以事上帝也
 晋陵喻氏曰学者或疑 武王
之事不出于中庸故夫
 子称舜称文王而后继以 (第 38a 页)
武王
周公之事而加详焉
 其曰达又曰善继善述又曰孝之至者尚何疑于 (第 38a 页)

 王

 新定顾氏曰周自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文 (第 38a 页)
 王克成厥勋考其用心唯欲措斯世于平治而已则
 论 武王
周公之继志述事莫先于卒其伐功也今也
 语不一及而独备言祭祀之事何邪王者功成作乐
 治定制礼祭祀礼乐之 (第 38b 页)
至盛者也论 武王
周公之继
 志述事而及于祭祀者言其功成治定制礼作乐之
 事实也 示读如寘诸河干之寘寘置也物在掌中
  …… (第 38b 页)
 掌上古人譬言事之易大抵以此因论祭祀纵言至

 于此耳郊祀言礼禘尝言义互文也
 新定钱氏曰达孝当就继志述事上看若以无改父
 道为孝则 武王
不宜伐商若以友于兄弟为孝则周
 公不当诛管蔡未可与权者未足与议也故以达孝
 称之是其伐也其诛也乃所以 (第 39a 页)
  二公有勋劳于天下而其封国不过百里(语录曰问王制与孟

子同而周礼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方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郑氏以王制为夏商
制谓夏商中国方三千里周公斥而大之中国方七千里所以不同曰郑氏只文字上说得好看然甚不
晓事情且如百里之国周人欲增到五百里须并四个百里国地方做得一国其所并四国又当别列地
以封之如此则天下诸侯东迁西移改立宗庙社稷皆为之骚动矣如此趱去不数大国便无地可容了
许多国何以处之恐不其然窃意其初只方百里后来吞并遂渐渐大如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
国到周时只千八百国自非吞并如何不见许多国武王时诸国地已
大武王
亦不奈何只得就而封之
当时封许多功臣之国缘当初灭国者五十得许多空地可封不然则周公太公亦自无安顿处孟子 (第 19b 页)
 曰文王大而密人小文王尝事小矣密人终不可化
 则一怒伐之而亦不害其为仁是其勇也仁者之勇
 也而奉天讨者亦乐天者矣武王小而纣 大武王

 事大矣纣终不可化则一怒伐之而亦不害其为智
 是其勇也智者之勇也而奉天讨者亦畏天者矣
今王亦一怒 (第 9b 页)
  达通也承上章而言武王周公之孝乃天下之人通

谓之孝犹孟子之言达尊也(饶氏曰达孝是承上章三达字而言言其孝不
特施之家又能达之天下如斯礼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是自上达下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
乎天子是自下达上能推吾爱亲之心而制为丧祭之礼以通乎上下使人人得致其孝故谓之达孝如
所谓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是也○真氏曰舜之孝如天之不可名故曰
大武王
周公之
孝天下称之无异辞故曰达○江陵项氏曰舜为人道之极万世仰之不可加也周为王制之备万世由
之不可易也 …… (第 24a 页)
  践犹履也其指先王也所尊所亲先王之祖考子孙
臣庶也始死谓之死既葬则曰反而亡焉皆指先王
也此结上文两节皆继志述事之意也(陈氏曰事死如生居丧时
事事亡如存葬祭时事○通曰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述事之大者也敬其所尊爱其所亲继志之大者
也前章由
武王
周公继志述事之孝而及礼制之通乎上下者此章言礼制之通乎上下者而说归 (第 26b 页)
武王
周公继志述事之孝章首曰其达孝矣乎此结之曰孝之至也无馀蕴矣)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 (第 26b 页)
  二公有大勋劳于天下而其封国不过百里俭止而
不过之意也(语录问王制与孟子同而周礼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方四百里伯三
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郑氏以王制为夏商制谓夏商中国方三千里周斥而大之中国方七千里所以不
同曰郑氏只文字上说得好看然甚不晓事情且如百里之国周人欲增到五百里须并四个百里国地
方做得一国其所并四国又当别列地以封之如此则天下诸侯东迁西移改立宗庙社稷皆为之骚动
矣且如此趱去不数大国便无地可容了许多国何以处之恐其不然窃意其初只方百里后来吞并遂
渐渐大如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到周时只千八百国自非吞并如何不见了许多国武王时
诸国地已
大武王
亦不奈何只得就而封之当时封许多功臣之国缘当初灭国五十得许多空地可封 (第 19b 页)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欧阳氏曰周自后稷以来积功累仁至于文王威
  德并著国自此 大武王
因之遂灭商有天下是以
  盛德为天所相而兴周者自文王始也故序但言 …… (第 1a 页)
  王未尝称王是矣而谓文王未尝受命改元则非
  也书泰誓惟十有三年春说者曰此武王即位之
  十三年也今按大戴礼文王十五而生 武王
(第 2a 页)

  王
少文王十四岁也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而终
   (第 2a 页)
武王
九十三而终是文王之 (第 2a 页)
武王
已八十 (第 2a 页)

  王
以八十四即位至九十三而终即位仅十年不 (第 2a 页)
  得以十三年伐纣则所谓十三年者盖据文王受
  命改元之年数之 武王
未尝有十三年也文王受
  命改元故书有九年大统未集之语若谓文王未
  尝改元则文王即位共五十年何得云 …… (第 2b 页)
   光明复作何解止为语助则大学之敬止何以
   有止仁止孝之说故今采欧阳氏黄氏说正之
   侯于周服亦从郑不从朱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 武王

  申公说周公述文武受命之功以训嗣王也 (第 10b 页)
   (三而嗣位嗣位十三年而伐纣/为天子七年而终年九十三也)
   泰誓上
    集传泰大同国语作 大武王
伐殷史录其誓师
    之言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誓名之上
    篇未渡河作后二篇既渡河作今文无 …… (第 1b 页)
   孔壁古文书行(林氏之奇曰诸儒以比较国/语礼记左传荀孟诸书皆合)
   伪泰誓始废○吴氏曰汤武皆以兵受命然汤
   之辞裕 武王
之辞迫汤之数桀也恭武之数纣 …… (第 2a 页)
   (若谓三分天下纣尚有其一未忍轻去臣位以/商之先王德泽未亡历数未终纣恶未甚圣人)
   (若之何而取之则是文王之事纣非其本心盖/有不得已焉尔若是则安得谓之至德哉至于)
    (武王
之伐纣观政于商亦岂有取之之心而纣/罔有悛心 (第 3a 页)
武王
灼见天命人心之归已也不得)
   (不顺而应之故曰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以此观/之足见 (第 3a 页)
武王
之伐纣顺乎天而应乎人无可疑)
   (矣此处不容有毫发之差天理人欲王道霸术/之所以分其端特在于此尔○ (第 3a 页)
吕氏祖谦曰天)
   (下不可一日无君也吾读泰誓之书未尝不悲 武王
之心 (第 3a 页)
武王
之无君天下之有君也 (第 3a 页)
武王
蒙)
   (无君之非而天下获有君之幸今观其言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
   ( (第 3a 页)
人夫天下何与于 武王
(第 3a 页)
武王
为之若是力也/诚不忍坐视天下之病而自居其身以无过也) (第 3a 页)
   (是以放牛归马为天下也散财发粟为天下/也 武王
何有焉盖至是而后见 (第 3b 页)
武王
之心)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集传十三年者武王即位之十三年也春者孟春建
 寅之月也孟津见禹贡○案 (第 3b 页)
 业非圣人得位不能兼之文王为西伯德畜既厚而

 化行者终未 大武王
继之末年受命方居其位行其
 道是虽 (第 26b 页)
武王
身当其时会能成大畜之德量功猷然
 皆自文王畜其本以茂其支畜其源以畅其流也此
 爻虽不必指文王亦惟文王 (第 26b 页)
  (年七十三而嗣位嗣位十三年而伐/纣为天子七年而终年九十三也)

  泰誓上
   泰大同国语作 大武王
伐殷史录其誓师之言
   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誓名之上篇未
   渡河作后二篇既渡河作今文无古文 …… (第 1b 页)
  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至晋孔壁古文书行
   而伪泰誓始废 吴氏曰汤武皆以兵受命然
   汤之辞裕 武王
之辞迫汤之数(音/所)桀也恭武之
   数纣也傲学者不能无憾疑其书之晚出或非
   尽当时之本文也( …… (第 2a 页)
   (终纣恶未甚圣人若之何而取之则是文王之/事纣非其本心盖有不得已焉耳若是则安得)
   (谓之至德哉至于 武王
之伐纣观政于商亦岂/有取之之心而纣罔有悛心 (第 2b 页)
武王
灼见天命人)
   (心之归己也不得不顺而应之故曰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以此观之足 (第 2b 页)
武王
之伐纣顺乎天)
   (而应乎人无可疑矣此处不容有毫发之差天/理人欲王道霸术之所以分其端待在于此尔) (第 2b 页)
 (十八年即诸侯位在位五十年年九十七而终武王/年七十三而嗣位嗣位十三年而伐纣为天子七年)
 (而终年九/十三也)
   泰誓上(泰大同国语作 大武王
伐殷史录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 …… (第 1a 页)
   (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至晋孔壁/古文书行而伪泰誓始废 吴氏曰汤武皆以)
   (兵受命然汤之辞裕 武王
之辞迫汤之数桀也/恭武之数纣也傲学者不能无憾疑其书之晚)
   (出或非画当/时之本文也)辑录(文王 …… (第 1b 页)
  (未甚圣人若之何而取之则是文王之事纣非/其本心盖有不得已焉耳若是则安得谓之至)
   (德哉至于 武王
之伐纣观政于商亦岂有取之/之心而纣罔有悛心 (第 2a 页)
武王
灼见天命人心之归)
   (己也不得不顺而应之故曰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以此观之足见 (第 2a 页)
武王
之伐纣顺乎天而应乎)
   (人无可疑矣此说与来书云云固不多争但此/处不容有毫发之差天理人欲王道霸术 …… (第 2a 页)
   (尝斥为桀武十数纣罪/未尝不呼为受馀见传)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十三年者武王即位之十/三年也春者孟春建寅之)

(月也孟津见禹贡年案汉孔氏言虞芮质成为文王受/命改元之年凡九 而文王崩武王立二年而观兵三)
(年而伐纣合为十有三年此皆惑于伪书泰誓之文而/误解九年大统未集与夫观政于商之语也古者人君)
(即位则称元年以计其在位之久近常事也自秦惠文/始改十四年为后元年汉文帝亦改十七年为后元年)
(自后说春秋因以改元为重欧阳氏曰果重事欤西伯/即位已改元年中閒不宜改元而又改元至武王即位)
(宜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并其居丧称/十一年及其灭商而得天下其事大于听讼远矣而又)
(不改元由是言之谓文王受命改元 武王
冒文王之元/年者皆妄也欧阳氏之辨极为明著但其曰十一年者)
(亦惑于书序十一年之误也详见序篇又案汉孔氏 …… (第 2b 页)
称文考至武成方称王只是当初三)
(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也只是羁縻那事体自是不/同了 泰誓序十有一年 武王
伐殷经云十有三年春) (第 3a 页)
 能与竞武王不为私惟成康济斯民之功其心甚显
 明人皆信之不亦显乎其为民不为已之心甚明也
 故上帝大之皇大也 大武王
之心也彼谓 (第 12a 页)
武王
也奄
 有犹曰尽有之也四夷诸侯咸服之也中虚无我故
 清明无所不照钟鼓磬筦 (第 12a 页)
武王
以乐也喤喤之声 …… (第 12a 页)
 多差误威仪反反每每反顾至谨也有献有酢有酬
 故醉饱福禄来反者明福禄由已德所致非自神也
 出乎尔反乎尔毛诗序曰执竞祀 武王
孔疏云 (第 12b 页)

 王
之乐歌也鲁语叔孙穆子聘于晋曰夫乐先金奏
 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飨元后也韦注曰肆夏一名
 樊韶夏一名遏纳 (第 12b 页)
  朱子订定蔡氏集传
 周书(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三十二篇)
   泰誓上(泰太同国语作 大武王
伐殷史录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
   (誓名之上篇未渡河作后二篇既渡河作今文/无古文 …… (第 1a 页)
   (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至晋孔壁/古文书行而伪泰誓始废○吴氏曰汤武皆以)
   (兵受命然汤之辞裕 武王
之辞迫汤之数桀也/恭武之数纣也傲学者不能无憾疑其书之晚)
   (出或非尽当/时之本文也)纂疏(王氏 …… (第 1b 页)
   (氏曰帝辛本纪称纣/书称受或二字通用)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十三年者武王即位之十/三年也春者孟春建寅之)
(月也孟津见禹贡○按汉孔氏言虞芮质成为文王受/命改元之年凡九年而文王崩武王立二年而观兵三)

(年而伐纣合为十有三年此皆惑于伪书泰誓之文而/误解九年大统未集与夫观政于商之语也古者人君)
(即位则称元年以计其在位之久近常事也自秦惠文/始改十四年为后元年汉文帝亦改十七年为后元年)
(自后说春秋因以改元为重欧阳氏曰果重事欤西伯/即位已改元年中间不宜改元而又改元至武王即位)
(宜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并其居丧称/十一年及其灭商而得天下其事大于听讼远矣而又)
(不改元由是言之谓文王受命改元 武王
冒文王之元/年者皆妄也欧阳氏之辨极为明著但其曰十一年者)
(亦惑于书序十一年之误也详见序篇又案汉孔氏 …… (第 2a 页)
(君民之道故 武王
𤼵此是虽一时誓师/之言而实万世人君之所当体念也)纂疏(汤武征伐/皆先自说)
(一段义理○气质之性古 …… (第 4b 页)
聪明之君以父母之)
(斯人始得各全其灵聪明亦灵也圣人出类拔萃而为/灵之灵者耳○碧梧马氏曰作民父母一语 武王
以之)
(首泰誓箕子/以之终皇极)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受纣名也/言纣慢天)
(虐民不知所以作民 …… (第 4b 页)
无道如此故皇天震怒命我文王敬将天威以除)
(邪虐大功未集而文王崩愚谓大勋在文王时未尝有/意至纣恶贯盈 武王
伐之叙文王之辞不得不尔学者)
(当言外/得之)纂疏(文武本无伐纣之心而天与之人归之其/势必诛纣而后已 …… (第 5a 页)
(先生曰文王但做得从容不迫 武王
便去伐商太猛耳/文王伐崇密戡黎等事又自显然书说王季勤劳王家)
(诗说大王剪商都是他子孙自说不成他子孙 (第 5b 页)
诬其祖/父春秋分明说泰伯不从是不从甚底事若泰伯当 武)
(王
之世也只是为诸侯但时措之宜圣人又有不得已/处横渠云商之中世都弃了西方之地不管他所以戎)
(狄复进入中 …… (第 5b 页)
(改也夷蹲踞也 武王
言故我小子以尔诸侯之向背观/政之得失于商今诸侯背叛既已如此而纣无有悔悟)
(改过之心夷踞而居废上帝百 …… (第 6a 页)
自秦汉以来无人)
(知明德新民之事君道间有得其一二而师道则绝无/矣○陈氏经曰师道不尽则不足以尽君道矣 武王
之)
(意谓纣既不能当君师之责则任君师独不在我乎我/当相天以讨纣之有罪而绥定天下之无罪者所不得)
( …… (第 6b 页)
臣三千惟一心(度量度也德得也行道有得于身也义/宜也制事达时之宜也同力度德同德)
(度义意古者兵志之词 武王
举以明伐商之必克也林/氏曰左氏襄三十一年鲁穆叔曰年钧择贤义钧则卜)
(昭二十六年王子朝曰年钧以德德钧 …… (第 6b 页)
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受命文考即造乎祢也王制以神尊卑为序此先)
(言受命文考者以伐纣之举天本命之文/王 武王
特禀文王之命以卒其伐功而已)纂疏(陈氏经/曰纣之)
(恶在不敬上天文王之德在肃将天威武王之/德在夙夜 …… (第 7b 页)
四海是乃天人/合应之时不可失也)纂疏(林氏曰尧授舜舜授禹天实/与之则先舜不可失其与之)
(之时汤放桀 武王
伐纣夫实夺之则汤武不可失其取/之之时故韩献子曰文王率商之叛国以事纣惟知时)
(也礼运亦曰尧授舜舜授禹 (第 7b 页)
汤放桀 武王
伐纣时也○/陈氏经曰君源也民流也源清则流清四海本清纣污) (第 7b 页)
   (之官以其有教辅天子之名也后世遂以诸子/或武臣为之既是天子之子与武臣岂可任师)
   (保之责耶讹谬传袭不复改正○陈氏经曰周/官立政之效也二篇大率相为表里周公作立)
   (政告 武王王
能推行之考此篇如抚万邦征弗/庭即诘戎兵行天下之意也立太师傅保以下)
   (即用三宅之意也戒有官以典 (第 2a 页)
 周书(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三十二篇)音释传(国号周本/太王所居)
 (地名在岐山之南所谓周原也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
  泰誓上(泰太同国语作 大武王
伐殷史录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誓名)
  (之上篇未渡河作后二篇既渡河作今文无古文/有 …… (第 1a 页)
  (能尽见故后汉马融得疑其伪谓泰誓按其文若/浅露吾又见书傅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
  (甚多至晋孔壁古文书行而伪泰誓始废吴氏曰/汤武皆以兵受命然汤之辞裕 武王
之辞迫汤之)
  (数桀也恭武之数纣也傲学者不能无憾疑其书/之晚出或非尽当时本文也仁山金氏曰上篇誓) …… (第 1b 页)
  (目反剽匹妙反经傅柱恋/反下同数所矩反下同)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十三年者武王即位之十/三年也春者孟春建寅之)
(月也孟津见禹贡按汉孔氏言虞芮质成为文王受命/改元之年凡九年而文王崩武王立二年而观兵三年)

(而伐纣合为十有三年此皆惑于伪书泰誓之文而误/解九年大统未集与夫观政于商之语也古者人君即)
(位则称元年以计其在位之久近常事也自秦惠文始/改十四年为后元年汉文帝亦改十七年为后元年自)
(后说春秋因以改元为重欧阳氏曰果重事欤西伯即/位已改元年中间不宜改元而又改元至武王即位宜)
(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并其居丧称十/一年及其灭商而得天下其事大于听讼远矣而又不)
(改元由是言之谓文王之受命改元 武王
冒先君之元/年者皆妄也欧阳氏之辨极为明著但其曰十一年亦)
(惑于书序十一年/之误也详见序篇)音释传( …… (第 2a 页)
民而推天地父母斯民之心而已天之为民如此/则任元后之责者可不知所以作民父母之义乎商纣)
(失君民之道故 武王
𤼵此是虽一时誓/师之言而实万世人君之所当体念也)音释传(强上声/夫音扶)
(长上声之/为去声)今商 …… (第 3a 页)
观政犹伊尹所谓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八百/诸侯背商归周则商政可知矣先儒以观政为观兵)
(误矣悛改也夷蹲踞也 武王
言故我小子以尔诸侯之/向背观政之得失于商今诸侯背叛既已如此而纣无)
(有悔悟改过之心夷踞而居废上帝百 …… (第 4a 页)
千惟一心(度量度也德得/也行道而有得)
(于心也义宜也制事达时之宜也同力度德同德度义/意古者兵志之词 武王
举以明伐商之必克也林氏曰)
(左氏襄公三十一年鲁穆叔曰年钧择贤义钧以卜昭/二十六年王子朝曰年钧以德德 …… (第 4b 页)
(五人为一甲凡三甲共七十五人千乘之车则用甲士/三千人总七万五千人分为六师故曰有臣三千也此)
(亦可见 武王/
已备六军欤)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
(贯通盈满也言纣积恶如此天命诛之今不诛纣是/长恶也其罪 …… (第 5a 页)
类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受命/文考即造乎祢也王制以神尊卑为序此先言受命文)
(考者以伐纣之举天本命之文王 武/王
特禀文王之命以卒其伐功而已)音释传(造七到/反祭名)
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 (第 5b 页)
里后来吞并遂渐渐大如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到周时只千八百国自
非吞并如何不见许多国武王时诸国地已 大武王
亦不奈何只得就而封之当时封许多功臣百里之国缘
当初灭国者五十得许多空地可封不然则周公太公亦自无安顿处 (第 12a 页)
谓之弘人同是智也必如禹之行其所无事虽天之高
星辰之远可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斯谓之弘
孝不如尧舜之 大武王
周公之达非弘也忠不如禹皋
益稷之谟周召之诰非弘也中也一也不如尧舜禹汤
之相传非弘也极不如箕子之九畴五 (第 16b 页)
 周公则周公不当主祭制礼作乐虽在成王时然亦

 不过因其旧而损益之而集其大成以为后世尝行
 之道自非本无是礼也且明堂之祭实为 大武王

 不行之乎必周公于武王之时已定此礼矣至于各
 以其父而止以文王之说其说有二若以孝经严父
 配天之 …… (第 7b 页)
 之事不一而莫大于尊其父尊其父之事亦不一而
 莫大于天子之礼祀其父以配天然得遂此心尽此
 礼者惟周公而已故曰周公其人盖自 武王
有天下
 之后周公始制此礼以尊其父文王也玉山汪氏尝
 疑严父配天之文非孔子语陵阳李氏曰此言周公
 制 …… (第 8a 页)
 曰祭之以礼汉以高祖配天光武配明堂文景明章
 德业非不美然不敢推以配天近世明堂皆以父配
 此乃误识孝经之意违先王之礼不可以为法也朱
 子因此于 武王
周公之事而赞美其孝之辞非谓凡
 为孝者皆欲如此也况孝之所以为大者自有亲切 …… (第 8b 页)
 以文害意焉可也
时迈执竞思文传引国语以为即九夏韦昭吕叔玉之
说不同何欤时迈思文皆有夏之语似矣然考之周礼
夏大也谓乐之大者耳诗言时夏果同欤执竞为祀
成王康王之诗周公制作之时果有此诗欤
 (阙/) …… (第 9a 页)
 
时迈执竞思文三诗韦昭以为即周礼九夏之三也然
则九夏宜皆有诗矣六诗不见于经者将何所考欤时
迈思文以其有肆于时夏陈常于时夏之语执竞一诗
何以知为九夏之一欤外传以为金奏肆夏繁遏渠韦
昭注云肆夏一名繁韶夏一名遏纳夏一名渠又与吕
叔玉繁遏之说不合果何所折衷欤周礼周公作也集
传于时迈之下曰此 武王
之世周公所作执竞之下曰 …… (第 9b 页)
 五章之例既不经见于何而考之哉窃意韦昭之注
 外传本无明文吕叔玉之说又矛盾不合集传既信
 春秋传定时迈为 武王
之世周公所作执竞为 (第 10a 页)

 王
成王康王而作故曰昭王以后之诗当以此为不 (第 10a 页)
 易之论何以韦昭吕叔玉之说为哉
天子七庙非祫祭则无合祭群庙之礼集传谓执竞为
武王
成王康王之诗不知一诗而兼用之于三庙乎
抑合三庙而祭之乎敢问
 此最无的说疑必是祭 (第 10b 页)
武王
成王康王之时三庙皆
 是用此诗
 祭 (第 10b 页)
武王
而兼言成康犹天作祀太王之诗而及文王
 也祭成王而兼言武王康王犹中庸论文王以王季 (第 10b 页)
 为父以 武王
为子也祭康王而首言武王犹吴天有
 成命祀成王而先言二后也以此例推之其说通矣
 若以为合三庙而祭之则决 (第 11a 页)
无此理
执竞为祭 武王
成王康王之诗果一诗而用之欤抑合
三王而祭之欤
 执竞一诗先生虽取欧氏之说以为祭三王之诗然
 先生初说 …… (第 11a 页)
 以周礼考之执竞乃九夏之一如此则作于周公之

 时非祭成王康王明矣当以先王初注为主非以一
 诗而三用亦非以合三王而祭之也此独祀 武王

 诗乎
大武九章存于颂而可识者三章耳散乱失次夫子亦
无从考欤时迈执竞思文传者以为九夏之三章说各 …… (第 11b 页)
 矣宋至春秋其国犹多贤才如向戍华元之类宜有
 客振鹭之诗但及宋而不及杞也
武之诗并言文王武王集传何以曰象 武王
之功赉之
诗止言文王勤止集传何以曰颂文武之功
 武诗 (第 12b 页)
武王
之功而并言文王言武王之武本于文 (第 12b 页)
 王之文也赉诗言文王勤止而传曰颂文武之功盖
 大武诸章有 武王
之谥故知非作于武王之时实后
 人颂文武之功而言其大封功臣之意也
赉之诗为祀四岳河海之诗四岳河海果合祭 …… (第 13a 页)
 用之邦国皆此类也

周颂有为献助祭诸侯之诗有称二王后来助祭之诗
若武赉桓之章专颂 武王
之功而不为庙乐鲁颂诸篇
皆非庙乐何耶
 (阙/)
 
 
 
 诗经疑问卷五 (第 13b 页)
  二公有大勋劳于天下而其封国不过百里俭止而
不过之意也(问王制与孟子同而周礼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方四百里伯三百里
子二百里男百里郑氏以王制为夏商制为夏商中国方三千里周公斥而大之中国方七千里所以不

同朱子曰郑氏只文字上说得好看然甚不晓事情且如百里之国周人欲增到五百里须并四个百里
国地方做得一国其所并四国又当别裂地以封之如此则天下诸侯东迁西移改立宗庙社稷皆为之
骚动矣且如此䟎去不数大国便无地可容了许多国何以处之恐其不然窃意其初只方百里后来吞
并遂渐渐大如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到周时只千八百国自非吞并如何不见了许多国武
王时诸国地已
大武王
亦不奈何只得就而封之当时封许多功臣之国缘当初灭国五十得许多空地
可封不然则周公太公亦自无安顿处孟子百 (第 23b 页)
  达通也承上章而言武王周公之孝乃天下之人通
谓之孝犹孟子之言达尊也(西山真氏曰人君以光祖宗遗后嗣为孝舜之
孝如天之不可名故曰
大武王
周公之孝天下称之无异辞故曰达○江陵项氏曰舜为人道之极万世
仰之不可加也周为王制之备万世由之不能易也此 …… (第 135b 页)
天球(音求)
图之属也(书顾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赤
刀赤削也
武王
诛纣时以赤为饰大训三皇五帝之书训诰亦在焉文武之训亦曰大训天球鸣球玉磬
也河图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
裳 …… (第 137a 页)
  宗庙之次左为昭右为穆而子孙亦以为序有事于

太庙则子姓兄弟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焉(格庵
赵氏曰左昭右穆者死者之昭穆也群昭群穆者生者之昭穆也宗庙之礼非特序死者之昭穆亦所以
序生者之昭穆○新安陈氏曰王制所谓三昭三穆昭在左左为阳昭者阳明之义穆在右右为阴穆者
阴幽之义以周言之书于文王曰穆考文王诗于
武王
曰率见昭考父穆则子昭父昭则子穆也子孙亦
以为序祭统所谓昭与昭齿穆与穆齿是也)
爵公侯卿大夫也事宗祝有 (第 138a 页)